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化学网 > 学习园地 > 化学试题 > 2016年中考化学考前练习题及答案

2016年中考化学考前练习题及答案
来源查字典化学网| 2016-01-09 发表| 学习园地分类:化学试题

学习园地

学生能力的形成立足于长期的积累和实践,但中考前夕的科学指导对考生答题的积极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实效性,下面为大家整理了2016年中考化学考前练习题的相关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分)日常生活中许多变化是缓慢氧化.下列现象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动植物的呼吸 B. 食物的腐烂 C. 钢铁生锈 D. 液化石油气燃烧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剧烈氧化也叫燃烧,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解答: 解:A、动植物的呼吸反应缓慢甚至不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

B、食物腐烂反应缓慢甚至不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

C、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缓慢氧化.

D、液化石油气的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1分)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清新、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 空气的主要成分的氧气,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空气

C. 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防治空气污染及其重要

D. 把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分离出去,只留下氧气会更有益于生命活动

考点: 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和空气对人类生活的作用,解答时要对照空气中各成分及作用,对每一个选项进行分析筛选.空气的主要成分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它们各自的体积分数为78%、21%、0.94%、0.03%、0.03%.

解答: 解:A、空气的主要成分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A错误;

B、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氮气的体积约比为1:4,在空气中氧气、氮气分别占到总体积的21%、78%,因此主要成分应该是氮气,故B错误;

C、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防止空气污染极其重要,说法正确,故C正确;

D、空气中大部分是氮气,人血液中会有一定量氮气溶在其中.如果吸入全是氧气,会突然间改变人体内稳态,不利于生命活动,故D错误;

3.(1分)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是否收集满,最好的方法是()

A.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 B.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

C. 将燃着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 D. 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

考点: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 物质的鉴定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A、应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是伸入集气瓶中;

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正确;

C、要用燃着的木条,不易很明显的观察到木条燃烧的变化情况;

D、氧气与澄清石灰水不反应.

解答: 解:

A、应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是伸入集气瓶中,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集气瓶内部可能含有较浓的氧气,验满会不准确,故不正确;

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故正确;

C、因为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中,不易很明显的观察到木条燃烧的变化情况,伸入瓶中也不能验满,故不正确;

D、氧气与澄清石灰水不反应,没有任何现象,故不正确.

4.(1分)在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 B.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C. 给高锰酸钾加热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考点: 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根据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另外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解答: 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属于化合反应,A错误;

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分解反应,B错误;

C、给高锰酸钾加热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C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合反应,D错误.

5.(1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

A. 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胶头滴管

B. 酒精灯、水槽、试管、集气瓶、量筒

C. 铁架台、烧杯、集气瓶、玻璃片

D. 试管、铁架台、集气瓶、玻璃片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可以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时都有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试管、导管、集气瓶、玻璃片等仪器.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时,不需加热,不用酒精灯,故A、B错;两种方法都无需使用烧杯,故C错.

6.(1分)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A. 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B. 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C. 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加热

D. 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

考点: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根据实验室用加热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每个步骤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依据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收集氧气结束,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故A 操作错误;

B、依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故B操作正确;

C、依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加热,故C操作正确;

D、依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开始收集,否则收集到的氧气不纯,混有空气;故D操作正确;

7.(1分)在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B.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C.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考点: 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根据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进行解答.

解答: 解:A、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故A错误;

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该反应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故B错误;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故C错误;

D、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反应物中有氧气参加,是氧化反应,故D正确.

8.氧气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氧气具有可燃性

B. 氧气能供给动植物呼吸

C. 氧气能支持燃烧

D. 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本题考査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氧气有两个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许多物质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说明了氧气具有氧化性;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是氧气本身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可以供给动植物呼吸.

解答: 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A叙述错误;

B、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故B叙述正确;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支持燃烧,故C叙述正确;

D、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能够燃烧,故D叙述正确;

9.(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 生铁用于铸造铁锅 B. 稀有气体用于制造霓虹灯

C. 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D. 铜用于制造导线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 解:氧气用于抢救病人是因为氧气具能供给呼吸的化学性质.

10.(1分)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碳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烟 B.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并能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

C、铁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解答: 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并能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能放出白烟,故A错误;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故B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结论,故C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不是淡蓝色的火焰,故D错误.

11.(1分)(2008揭阳)既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是()

A. 木炭 B. 硫磺 C. 铁丝 D. 红磷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木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气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是固体.

解答: 解:A、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B、硫磺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是固体.

12.(1分)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认识完全正确的是()

A. 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B. 催化剂的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改变

C. 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D. 使用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

解答: 解:A、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A错误;

B、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物理性质可能会改变.故B错误;

C、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故C正确;

D、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不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故D错误.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共25分)

13.(4分)从氮气、氧气、氖气、二氧化碳中,选择符合下列题意的气体填空:

(1)太空飞行人员需要携带的气体是 氧气 ;(2)白炽灯泡内含有的气体是 氮气 ;

(3)电工测电笔内充有的气体是 氖气 ;(4)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气体是 二氧化碳 .

考点: 常见气体的用途..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气体的性质及用途解答,氧气能供给呼吸,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解答: 解:(1)氧气能供给呼吸,太空飞行人员需要携带的气体是氧气;

(2)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充入白炽灯泡内使灯泡经久耐用;

(3)氖气在通电时会发出红光,电工测电笔内及此气体测试是否有电;

(4)植物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氧气和葡萄糖,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4.(3分)化学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实验:将液态空气倒入一只小烧杯中,发现立即冒出大量气泡,把一根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杯口,小木条火焰熄灭;过一会儿再把燃着小木条置于烧杯口,此时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某同学查阅资料知,在常压下,液态氧的沸点﹣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 低 (填高或低),导致 氮气 先从液态空气蒸发出来.

(2)过一会儿小木条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氧气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氧气支持物质燃烧 .

考点: 氧气的工业制法;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①由教材学过的化学常识知道,液氮比液氧的沸点低,导致液氮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

②由于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所以剩余的气体绝大部分是氧气,根据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回答此题.

解答: 解:(1)因为液氮比液氧的沸点低,导致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

(2)由于空气中大部分是氮气和氧气,所以剩余的气体绝大部分是氧气,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所以过一会儿,木条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

故答案为:(1)低、氮气; (2)氧气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氧气支持物质燃烧.

15.(3分)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水(H2O)和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过氧化氢(H2O2),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液体.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面的方法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等体积的两种无色液体分别加入A、B两个试管中.

②分别向A、B两试管中同时加入等质量(少量)的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A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B试管中有气泡

产生

A试管中的无色液

体是.

B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

(1)请填写上表中有关内容:

(2)写出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 氧气+水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压轴实验题;填写实验报告题.

分析: 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的现象解答本题.

解答: 解:(1)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剧烈反应,冒出气泡的是双氧水,无现象的是水.

故选A:水;B:过氧化氢.

16.(7分)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请回答实验中有关问题: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充分反应掉集气瓶中的氧气 .

(2)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 产生大量白烟 ,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烧杯中水沿导管被吸入集气瓶中,且约占其容积的1/5 ,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1% .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 难 (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 不活泼 (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红磷过量,可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减少误差;

(2)红磷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和产生大量白烟,由于红磷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水沿导管倒流进入集气瓶中,倒流至集气瓶容积的处;

(3)在该实验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说明氮气不溶于水,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稳定.

解答: 解:

(1)红磷过量,可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

(2)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红磷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和产生大量白烟;反应物是磷和氧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文字表达式是: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由于红磷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水沿导管倒流进入集气瓶中,倒流至集气瓶容积的处,可以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3)在该实验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说明氮气不溶于水,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

答案:

(1)充分反应掉集气瓶中的氧气;

(2)产生大量白烟;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烧杯中水沿导管被吸入集气瓶中,且约占其容积的1/5;21%;

17.(4分)如图为已收集满的一瓶无色无毒气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确定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假设猜想验证方法及操作可能的现象结论

假设猜想 验证方法及操作 可能的现象 结论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 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在存放时,集气瓶正放,如本题中的存放方式;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时,存放气体的集气瓶应倒放;

验证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看到木条复燃,则气体可确定为氧气;

验证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确定气体为二氧化碳.

解答: 解:根据盛有气体的集气瓶正放,可以推知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气体无色无毒,在初中化学中最常见的这种气体可能是氧气或二氧化碳;

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可以证明气体为氧气;

向瓶内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瓶内气体为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假设猜想 验证方法及操作 可能的现象 结论

该气体可能为氧气或二氧化碳 1、拉开玻璃片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的间隙处

2、向瓶内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1、若木条复燃

18.(4分)观察、归纳与比较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氧气与硫、磷、铁发生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①硫+氧气 二氧化硫;②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③碳+氧气 二氧化碳.

(1)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点,请写出其中两条:① 都是氧化反应 ;② 都是化合反应 .

(2)通过分析、比较我们还发现,每一个反应和其它两个有不同点,请写出其中两条:① ①的生成物是空气污染物,②③不是 ;② ②的生成物是固体,①③生成物是气体 .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氧气与硫、磷、铁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条件、现象、生成物、反应类型,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根据氧气与硫、磷、铁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条件都是点燃;都放热、发光等;

反应符合多变一都与氧气反应,因此它们都是化合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2)根据反应生成物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可知:①的生成物是空气污染物,②③不是;

②的生成物是固体,①③生成物是气体;

故答案为:

(1)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是化合反应;③反应条件都是点燃;④都放热、发光等.

(2)①:①的生成物是空气污染物,②③不是;②:②的生成物是固体,①③生成物是气体.

三、综合应用题(共13分)

19.(13分)实验室常用图1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1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铁架台 ;b 水槽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序号).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式为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4)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若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图1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收集装置是 D .

(6)某学生学习了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后,想起自己家里也有一瓶消毒用双氧水,由于标签已部分受损无法判断其是否变质,所以他将该瓶溶液带到学校,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研究.试回答:

①放入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加快反应速率(或作催化剂) .

②如果该溶液未变质,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大量气泡产生 ,

③将未过期的这种双氧水滴在伤口上,迅速出现大量气泡,你认为该气体是 氧气 .

(7)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为原料,使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收集完氧气后,反应还在继续进行.小明同学认为,这个装置的缺点是不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造成了药品的浪费.为了解决小明提出的问题,请你对原实验装置加以改进,或设计新的简易实验装置,以便有效地控制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请你至少写出三种方案)

(友情提示:你可从图3用品中选取,也可自行选用其他仪器).

序号 你设计的实验操作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根据常见仪器回答;

(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是固体与液体混合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所以应该选择B装置;

(3)根据反应物写成文字表达式;

(4)根据收集方法判断气体的性质;

(5)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选择收集装置;

(6)①根据二氧化锰在该实验的作用是改变反应速率分析;

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大量的氧气分析;

③根据反应产物分析;

(7)根据控制反应物反应速率分析设计方案;

解答: 解:(1)标号仪器分别是:a铁架台,b水槽;

(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是固体与液体混合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所以应该选择B装置;

(3)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4)E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气体满足的条件是密度比空气大;

(5)因为氯化铵与碱石灰是固体,有需要加热,发生装置用A;又因为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选择收集装置D;

(6)①根据二氧化锰在该实验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所以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大量的氧气,所以看到现象是有大量气泡产生;

③未过期的这种双氧水滴在伤口上,会迅速出现大量气泡,说明能产生氧气;

(7)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可以将长颈漏斗改用分液漏斗或注射器或胶头滴管,这样控制过氧化氢的滴加速度即可,或者选用盛装二氧化锰的小布袋,将连在小袋子上的铁丝穿过橡皮塞并上下抽动,也起到控制反应的速度;

故答案为:(1)铁架台;水槽;

(2)B;

(3)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4)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5)A;D;

(6)①加快反应速率(或作催化剂);②有大量气泡产生;③氧气;

(7)序号 你设计的实验操作方案

方案一 将长颈漏斗改用分液漏斗

方案二 选用盛装二氧化锰的小布袋,将连在小袋子上的铁丝穿过橡皮塞并上下抽动

这篇2016年中考化学考前练习题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2016年中考化学考前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中考化学知识要点总结 氧气的制法

2012年中考化学基础知识详解之盐的溶解性

初中化学—氩气的发现

中考化学考前练习题及答案2016年

中考化学其它含碳物质专题分析

2011年中考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复习

初中化学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2009年中考化学化学式专题3

201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中化学 白纸上面变黑字

最新化学学习园地文章
热门化学学习园地文章
精品推广
化学试题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