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化学网 > 教学经验 > 化学论文 > 对“含硫化合物及其应用”的案例教学为例分析

对“含硫化合物及其应用”的案例教学为例分析
来源查字典化学网| 2016-05-12 发表| 教学经验分类:化学论文

教学经验

一、“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知识,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的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依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和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式。

其中,“目标导航”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立足于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三维课程目标体系”的理念,围绕“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目标决定着行动的方向。教学目标是教与学的灵魂,它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统领着教与学的方向,并指导着学习结果的评价。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有效地“教”和有效地“学”的前提和关键。“问题驱动”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以问题解决为驱动方式,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将所要学习的核心知识转化为一个或几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问题驱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由各种问题特别是化学知识体系中具有核心观念性的化学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地学习化学知识,深刻理解所学内容的本质。“问题驱动”是站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角度,通过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组织教学,搭建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于学生而言,学会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来说,增强课程意识,树立新的教材观,重构对化学学科体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专业素养。

二、“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打破了以讲授、灌输为主的封闭式教学体系,是以教学目标为引领,师生共同创设学习问题,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启发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解决问题。它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基本程序如图1所示。下面试以苏教版高中《化学1》中“含硫化合物及其应用”一节内容为例,对“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加以阐释。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指导着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目标设计要将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与学生的已有认知能力和生活体验进行有机地整合,使其成为具体的、可操作、可测量的“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

“含硫化合物及其应用”一课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说出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分析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氧化还原性等)。

2.列举实例说明二氧化硫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二氧化硫与氯水等氧化剂的漂白原理。

3.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硫酸型酸雨的形成,知道采取哪些措施可减少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4.初步认识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推进社会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知道对物质的不合理应用也会引起危害生命健康、污染环境等社会问题,逐步树立应用化学物质的科学观。

(二)自学尝试交流

课前,教师要精心编制“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3~5个尝试练习。学生通过自学探究,培养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并通过尝试练习,自检自测,分析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

“含硫化合物及其应用”一课的尝试练习设计如下:

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森林遭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D.汽车排出大量尾气

4.与的化学性质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很多差异。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它们具有哪些共性?又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写出你熟悉的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优化重组问题

在自学尝试交流中,学生初步掌握了基础化学知识,同时也会遇到许多疑难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大相径庭。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体现的是教师的智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重组,使问题得到优化。

“含硫化合物及其应用”一课,需要着重探究的主要有如下四个问题:

1.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与氯水的漂白原理相同吗?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削了皮的土豆、荸荠等露置于空气中很快变色,但把削了皮的土豆、荸荠浸泡水中就不易变色,这是为什么?菜场里的小贩常将去了皮的土豆等蔬菜用的水溶液浸泡后露置在空气中,半天甚至一整天都不会变色,这又是为什么?说明具有什么性质?请选择适当的试剂验证你的猜想。

3.酸雨主要是大量燃烧含硫燃料释放出所造成的。

(1)现有雨水样品1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雨水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分析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雨水样品pH变化的原因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相混合,pH将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依据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理,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可减少酸雨的形成?

4.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某气体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四)探究解决问题

上述需要探究的四个问题,涉及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氧化还原性、酸雨及其他综合性问题,这些都是教材的核心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创设这些有思维容量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全面、深刻的思维活动,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认知得到最大化的发展。课堂上,经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双边或多边研讨,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问题4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二氧化硫的漂白性、酸酐的通性、氧化还原性等,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比较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启发、引导学生从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差异性入手——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二氧化碳则没有这些性质。通过分析探究,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最终设计出合理的方案:首先,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然后,通过酸性高锰酸钾除去二氧化硫;接着,通过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五)提升所学知识

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硫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了解了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但此时学生获得的这些知识还是琐碎零散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以二氧化硫为中心的知识网络(如图2)。

三、“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

(一)目标设计要科学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科学设计教学目标,需注意以下几点:

1.富有弹性。设计教学目标要因材施教——既要注意班集体以及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制订基本的教学目标;还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适当的提高要求,使教学目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突出重点。一节课有多重教学目标,如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等,而这些维度目标还有若干个子目标,每个目标相对应有一个学习结果。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权衡各目标,确定主要教学目标,并围绕主要目标进行设计,以突出重点。

3.相互协调。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各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使它们组成协调、和谐、自然的教学目标体系——既要有知识与知识间的协调统一,也要有知识与精神、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协调,还要有精神与精神、能力与能力之间的协调。

4.符合实际。教学目标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指学生学习知识、技能,获得方法的认知规律,符合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要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对新知识的学习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应用;在技能提高上也应该从模仿到创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二)问题设计有效果

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有效的问题设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性:

1.科学性。即课堂探究的问题既要符合化学学科特点,又要符合社会和生活实际,不违反化学事实及其科学原理,不“闭门造车”、臆造杜撰,更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

2.针对性。即在设置问题时,“面向每一位学生”,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设置不同难度、不同要求的问题,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发展。

3.开放性。即探究问题的视角、过程、手段以及结果的表达方式不是唯一的,是开放式的,呈现出多样性。同时,探究的思维方式也是开放的,即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来设计的。

4.探究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是通过自然现象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化学探究的主要方法是动手实践,去完成相关的实验或探究活动。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真实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也处处用化学。因此,问题的设计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要从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出与学生生活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使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得到拓展和延伸,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所在。

(三)问题解决有策略

问题解决是根本。创设问题情境、合作交流、点拨释疑,都是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

&n

bsp;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要实施有效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要让学生乐学、善学、优学。一方面,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通过交谈、书写、解决问题等方式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构建起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讨论、质疑,教师必须给予适当、明确的点拨和讲解,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把知识的学习引向既定目标,从而启迪思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第一,该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从新课程所倡导的“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三维课程目标体系”入手,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首次把“目标”和“问题”进行有机地整合。

第二,该模式的一个鲜明特色是将教学目标过程化,使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生活体验实现有机统一,建构学生应达到的认知方式目标,并将其与科学探究等过程结合,转化为可操作的“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

第三,该模式围绕教学目标,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塑造,以“和谐共生”为核心,构建教师、学生生命可持续发展、超越主体的新型师生“生态关系”。这种“生态关系”体现的是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文化取向,是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第四,仅以教会知识为目标的化学教学是一种“把种子磨成面粉”的教学。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种下化学的“种子”,让学生拥有化学智慧,让课堂充满原创力、历史感,这才是化学教学的真谛。“目标导航、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过程中人们“想什么”、“怎么想”、“为什么这么想”等问题进行体悟,是实现“知识教学”转向“观念教学”(以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形成化学基本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

实践表明,“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知道如何依据教学目标,通过自学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不断地得到锤炼,最终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跨越式发

【对“含硫化合物及其应用”的案例教学为例分析】相关文章:

2013年高三化学二模试卷分析

2016高考化学实验综合应用复习练习试题(带解析)

化学实验专题复习教学目标要求分析

2015中考化学有关离子的一类化学题解析

高考化学复习:在习题中如何应用电子守恒

2015中考化学有关离子的一类化学题解析(2)

初三化学的启蒙课教学

2015年初三学生的四个阶段的学习分析

化学实验中离子反应教学探讨

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化学教学经验文章
热门化学教学经验文章
精品推广
化学论文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