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化学网 > 学习园地 > 寒假作业 > 2016高一上学期寒假化学测试题

2016高一上学期寒假化学测试题
来源查字典化学网| 2016-11-18 发表| 学习园地分类:寒假作业

学习园地

化学如同物理一样皆为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小编准备了高一上学期寒假化学测试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加碘食盐中主要添加的是KIO3

B.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C.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D.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属于空气污染指数

解析A项中加碘食盐中就是添加了碘酸钾,正确;B项中常用于杀菌消毒的乙醇,也就是医用酒精,其质量分数为75%,不是无水乙醇,错误;C项中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它是未来农业和食品发展的一种新兴主导食品。任何食品都是由化学物质组成的,错误;D项中空气质量日报中主要涉及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和臭氧五种大气污染物,其中不包括二氧化碳。

答案A

2.N2是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科学家依据蒸汽机的原理,设计制造出液氮蒸汽机,即利用液态氮的蒸发来驱动机车,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其原理主要依据是()

A.液氮的沸点为-195.8℃,远低于常温

B.N2在空气中燃烧放热

C.N2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D.N2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

解析液态氮的沸点低,常温下易汽化,体积膨胀对外做功。

答案A

3.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单质――→+O2氧化物――→+H2O酸或碱――→NaOH或HCl盐

A.镁   B.硫

C.铜   D.铁

解析题给4种单质都可与O2反应生成氧化物,所生成的氧化物中只有SO2能与H2O反应。

答案B

4.在下列物质中,受热能放出某气体A,并将所得残渣与盐酸反应又能生成气体A的化合物是()

A.NH4HCO3   B.K2CO3

C.NaHCO3   D.KClO3

解析2NaHCO3=====△Na2CO3+CO2↑+H2O,Na2CO3+2HCl===2NaCl+CO2↑+H2O。

答案C

5.3.2 g铜与过量HNO3(8 mol•L-1,30 mL)充分反应,HNO3的还原产物为NO2和NO,反应后溶液中所含H+为a mol,则此时溶液中所含的NO-3为()

A.a mol   B.(0.24-a)mol

C.(0.1+a)mol   D.(0.14+a)mol

解析反应后溶液中剩余H+a mol,表明剩余HNO3a mol,而生成Cu(NO3)2的NO-3为2×3.2 g64 g•mol-1=0.1 mol,故此时溶液中所含的NO-3为(0.1+a)mol。

答案C

6.关于二氧化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淡黄色的固体②易燃烧③能使溴水退色④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⑤水溶液具有酸性⑥能使品红溶液退色

A.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

解析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燃烧,在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可被O2氧化成SO3,①②错误,其余正确。

答案D

7.将CO2通入100 mL某浓度的石灰水中,所得沉淀质量与通入CO2体积(标准状况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石灰水浓度为()

A.0.03 mol•L-1   B.0.015 mol•L-1

C.0.025 mol•L-1   D.0.0125 mol•L-1

解析当生成的CaCO3沉淀恰好溶解时,消耗CO2 56 mL,此时恰好发生反应:Ca(OH)2+2CO2===Ca(HCO3)2,n[Ca(OH)2]=0.056 L22.4 L•mol-1×12=1.25×10-3mol,则该石灰水的浓度为:

c[Ca(OH)2]=1.25×10-3 mol0.1 L=0.0125 mol•L-1。

答案D

8.为了检验Na2SO3中是否混有Na2SO4,应选用的试剂是()

A.BaCl2溶液   B.BaCl2溶液和稀盐酸

C.BaCl2溶液和稀硝酸   D.BaCl2溶液和稀硫酸

解析A项中BaSO3也不溶于水;C项中HNO3会把BaSO3氧化生成BaSO4;D项中H2SO4和BaCl2反应生成BaSO4。

答案B

9.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有关。下列各组物质:

①Cu与HNO3溶液②Cu与FeCl3溶液③Zn与H2SO4溶液④Fe与HCl溶液

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解析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Cu(NO3)2、NO2和H2O,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u(NO3)2、NO和H2O;Cu与FeCl3反应时与浓度无关;Zn与浓硫酸反应时生成ZnSO4、SO2和水,与稀硫酸反应时生成ZnSO4和H2,Fe与HCl溶液反应与浓度无关。

答案A

10.下列有关Cl、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

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C.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HCl废气

D.Al2(SO4)3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解析漂白粉的成分是CaCl2和Ca(ClO)2等,有效成分是Ca(ClO)2,A项错;硫酸能与NH3反应生成(NH4)2SO4,B项错;Al2(SO4)3净水是利用了其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的吸附性,碱性或酸性废水均能溶解Al(OH)3胶体,因而达不到净水的作用,D项错。

答案C

11.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有()

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②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③将实验室的废酸与废碱中和后再排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含义是指节约试剂、操作简便、安全实用、减少或避免有害物质排放等,因此①②③都符合。

答案D

12.某溶液可能含有I-、Cl-、SO2-3。向该溶液中加入溴水发生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肯定不含I-   B.肯定不含Cl-

C.肯定含有Cl-   D.肯定含SO2-3

解析SO2-3的还原性大于I-的还原性,故加入溴水先与SO2-3反应生成无色溶液,过量时才能与I-反应生成有颜色的单质碘,本题没有说明溴水的量,故无法确定是否含I-。

答案D

13.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两者相同

B.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

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

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

解析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铜分别与浓硝酸、稀硝酸完全反应时,耗酸量前者多;前者的还原产物NO2为红棕色气体,后者的还原产物NO为无色气体;而氧化产物都为Cu(NO3)2,反应过程中两者转移的电子总数相等。故选B项。

答案B

14.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

A.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D.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

解析城市空气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碳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悬浮颗粒、含氯化合物、放射性物质等。因此A、B、C项均有利于“蓝天工程”。而D项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则会加剧大气污染。

答案D

15.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离子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离子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离子

解析第一步引入了具有强氧化性的HNO3,因此无法通过后续实验判断是否一定含有SO2-4和Fe3+,也可能含有SO2-3和Fe2+,第一步引入了Cl-,无法判断是否一定有Cl-,与碱反应能生成气体的一定是NH+4。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道题,共55分)

16.(9分)在已经提取氯化钠、溴、镁等化学物质的富碘卤水中,采用下图所示的工艺流程生产单质碘:

(1)步骤③加Fe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④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副产物是_______。

(4)操作⑤的名称是________,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

解析反应原理为:I-――→AgNO3AgI――→FeFeI2――→Cl2I2――→CCl4萃取提纯I2,整个过程中单质Ag可以循环利用。

答案(1)使碘化银转化成碘化亚铁(FeI2)和单质银(或将难溶的碘化银转化成可溶的碘化亚铁)

(2)2Fe2++4I-+3Cl2===2I2+2Fe3++6Cl-

(3)Ag

(4)萃取、分液CCl4

17.(10分)下图为各物质的反应转化关系图,其中部分产物已略去。常温下,G为固体单质,B、I为液体,其余都为气体。A为化合物,I的浓溶液与G在加热条件下生成F、B和C。H可用工业上冶炼金属的还原剂。

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写出A→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G和I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固体单质G与I的浓溶液,在加热条件下生成F、B和C。猜测I为浓H2SO4或HNO3,而A+E――→催化剂加热D,又D+E―→F,知D不可能为SO3,即I不为浓H2SO4,应为浓HNO3。

答案(1)NH3H2OCO2

(2)4NH3+5O2=====催化剂△4NO+6H2O

(3)C+4HNO3(浓)=====△CO2↑+4NO2↑+2H2O

18.(9分)将一支盛有a mL NO和b mL NO2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然后通入a mL O2,问:

(1)若a=b,则充分反应后试管内气体体积为__________mL。

(2)若a

(3)若a>b,则充分反应后试管内气体体积为__________mL。

解析a mL NO和b mL NO2溶于水后转化成(a+b3)mL NO,通入a mL氧气反应为4NO+3O2+2H2O===4HNO3。

(1)a=b时,V(NO)=43a,V(O2)=a,反应后气体为0 mL。

(2)a

(3)a>b时,O2剩余,V(O2)剩余=a-a+b34×3=a-b4mL。

答案(1)0

(2)b-a3

(3)a-b4

19.(1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活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水   b.酸性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 mol•L-1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铁粉   b.BaCl2溶液

c.银   d.Na2CO3溶液

解析(2)反应生成的SO2气体,能污染空气,棉花所浸液体是为了吸收SO2,应为碱液。

(3)B瓶起贮气作用,故该试剂不能与SO2反应,选d,由于关闭K后,瓶内气压增大,将瓶中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因此,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4)①反应开始后,浓H2SO4逐渐消耗,最后变稀,Cu与稀H2SO4不反应;②根据Fe或Na2CO3与稀H2SO4反应都有气泡逸出判断有硫酸剩余。

答案(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3)试剂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d

(4)①反应过程中浓H2SO4被消耗,逐渐变稀,而Cu不与稀H2SO4反应②ad

20.(14分)取50.0 mL 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后得到14.51 g白色沉淀,用过量稀硝酸处理后沉淀量减少到4.66 g ,并有气体放出。

(1)用稀硝酸处理后的不溶物为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整个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混合溶液中Na2CO3和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

解析(2)最后剩余沉淀为BaSO4

n(Na2SO4)=n(BaSO4)=4.66g233g•mol=0.02mol

c(Na2SO4)=0.02mol0.05L=0.4mol•L-1

n(Na2CO3)=n(BaCO3)=14.51g-4.66g197g•mol-1=0.05mol

c(Na2CO3)=0.05mol0.05L=1mol•L-1

(3)V(CO2)=0.05mol×22.4L•mol-1=1.12L。

答案(1)BaSO4

CO2-3+Ba2+===BaCO3↓

SO2-4+Ba2+===BaSO4↓

BaCO3+2H+===Ba2++H2O+CO2↑

(2)0.4 mol•L-1

1.0 mol•L-1

(3)1.12 L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学期寒假化学测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2016高一上学期寒假化学测试题】相关文章:

2011年中考化学单质碳化学性质复习

高一化学学习技巧

2012中考初三学生学习化学复习

初中化学氧气解题指导

高一新生:化学学习方法

2016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寒假测试题(带答案)

2011年中考化学溶解度解题指导

高一化学方程式大汇总

高一指导:高中化学该怎么学

2009年初中化学氧气解题指导

最新化学学习园地文章
热门化学学习园地文章
精品推广
寒假作业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