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化学网 > 学习园地 > 化学知识点 > [初中化学]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初中化学]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来源查字典化学网| 2017-04-05 发表| 学习园地分类:化学知识点

学习园地

  (一)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全面发展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1.全面体现三维目标

  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基于全面发展观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拄照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来重新构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只是三维目标之一,应注意挖掘化学知识中所蕴涵的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三个维度目标之间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例如,关于“空气”内容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可设计为“学习从化学角度认识人与空气的关系,懂得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资源”,这样的设计与“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的课程内容相匹匹配。

  2.整体规划教学目标

  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因此,应依据本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对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发晨的不同阶段,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例如,“酸”的概念的学习,就可以整体设计为四个阶段;在“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中,要求“知道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在“金属与酸的反应”学习中,要求“了解铁、铅与稀硫酸的反应”;在“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学习中,要求“初步认识酸的性质”;在“溶液酸碱性”学习中,要求“了解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从而达到对酸的概念的初步认识。

  3.科学设计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

  全面体现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切忌生硬照搬,防止教学目标的制订流于形式。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使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例如,“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学习,其过程与方法目标就可以设计为“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课时教学目标应准确、具体和可行。例如,“钢铁锈蚀的条件”内容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如果表述为“通过实验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则欠具体。若设计为“通过实验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初步学习猜想与假设、实验设计等方法”则比较恰当。

  例4“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观察和查阅资料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

  (2)通过实验认识常见金属具有导热性、延展性和导电性。

  (3)通过实验探究常见金属分别与氧气、稀酸、其他金属的盐溶液的化学反应,认识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会小组合作的意义和快乐。

  例4中的教学目标在设计上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注重实验探究过程的阶段性,将探究设计成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在表述上也较为具体、可行。

  (二)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学

  1.精心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

  教师应充分认识科学探究对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独特价值,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有效组织和实施探究教学。

  化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探究活动形式。例如,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可设计三组探究实验,从物质的可燃性、氧气、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还可以让学生从图书馆或互联网来查阅有关“钻术取火”“燧石取火”的资料,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出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

  在探究教学中,应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提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如分组完成“调查日常生活中金属废弃物的种类,分析其回收的价值和可能性”“等课题。探究教学要讲求实效,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应避免探究活动泛化、探究过程程式化和表面化;应把握好探究的水平,避免浅尝辄止或随意提升知识难度的做法;应处理好教师引导探究和学生自主探究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探究过程中教师包办代替或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

  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应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好本标准中要求的必做实验,重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的学习。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实验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条件有限的学校,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或利用替代品进行实验,鼓励开展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等。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1.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在教学中,应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对于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紧密联系的物质及其变化的教学,应注意从化学视角寻找切入点,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识。例如,水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和性质;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水的净化、水的污染和水资源保护。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与化学有关的素材,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需要收集、筛选和使用素材。

  2.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学习活动,加强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的联系。如“设计实验探究某些农药或化肥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等,增强学生融合各学科基础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学习活动,如“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的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提出减少污染的初步意见”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或探究。

  (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

  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情景素材,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除选用本标准中建议的学习情景素材外,更倡导、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和开发。可以采用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创设学习情景。例如,在有关“元素”教学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含量表;在有关“化学与材料”的教学中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青铜器、铁器以及各种现代新材料的图片或实物;在有关“环境保护”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等。

  2.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讲解、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方式的选用应与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相适应,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教性。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运用实物、模型、标本、图表、幻灯机和投影仪等多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尤其要注重有效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模拟实验无法全面体现化学实验的功能,不能替代化学实验;用计算机模拟微观粒子的变化过程时应注意避免科学性错误。

  3.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

  复习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为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救性,教师可将系统归纳和探究活动结合起来,采取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教师点评、解惑答疑和学习竞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挺高复习质量和效率。

  对学生而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通过习题加以巩固和检验。教师既要吸取以往习题教学的经验,还应积极改进习题教学。习题的选择和编制,应充分体现习题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功能。注重选择有真实情景的、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的、具有一定综合性和开放性的习题,通过改变问题的情景和呈现方式,来实现对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习题的数量应适当,难度要适中,避免出现新的“繁”“难”“偏”现象。习题讲解应注重引导和点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应留给学生较充足的思考时间,避免教师的“一言堂”。

  4.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要求教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为此,教师应自觉地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所制订的教学目标、所设计的各种学习活动和所运用的各种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提高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如撰写“教学反思札记”或“教师成长札记”,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自己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等进行剖析和总结;校内外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也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说课、听课、上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以教研促反思,以反思求优化,以优化保有效。

  例5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有些问题要引导学生提,有些话要留给学生讲,有些事要让学生做。

  在“用微粒的观点看特质”的教学中,需要通过氨水的挥发性实验说明构成特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在一个班级,我直接按裁材的设计进行学生实验,学生注意观察和描述现象。教师和学生专注于实验的操作、观察,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在另一十班级,在补充必要的知识后,我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一位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是:用蘸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敞口的氨水瓶上方,观察滤纸是否会变红。同学们经过讨论,赞同按这一方案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实验中,一些同学发现变红的滤纸条在放置一段时间后颜色逐渐消退。对这一新发现的现象,同学们进行了交流、讨论,并尝试做出解释。学生在这节课上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不仅顺利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还有新的发现和收获,享受了探究学习的乐趣。

  例5这位教师以“教学反思札记”的形式,记录了在不同的班组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的感受和体会。“在教学中,有些问题要引导学生提,有些话要留给学生讲,有些事要让学生做”的感悟,生动地说明了“教”是为了“学”的道理,是“教为学服务”的最好诠释。

【[初中化学]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相关文章:

初三化学萃取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古德意与橡胶

对初三化学实验的一些改进

初中化学 网罗世界化学之最

初中化学锂(Li)的化学元素表

初中化学计算题教学探析

初中化学氧气部分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灭火器原理课外实验

初中化学教学要应用 指导学生讲课法

初中化学—盐酸不是酸

最新化学学习园地文章
热门化学学习园地文章
精品推广
化学知识点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