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雾、雹和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pH小于5.6的,统称为酸雨。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变化。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有机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酸雨是煤炭、石油以及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反应而生成的。酸溶解在雨水中,降到地面即成为酸雨。
酸雨的危害十分严重,它能使湖泊河流酸化,不仅污染水域,还能影响树木的生长;破坏土壤,危害农作物;破坏城市建筑物、机器、桥梁;腐蚀名胜古迹及雕塑。
对酸雨的防治有以下各种措施。
(1)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如采用烟气脱硫技术,用石灰浆或石灰石在烟气吸收塔内脱硫。开发无污染的能源也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2)调整民用燃料结构,实现燃料气体化,最好能做到城市集中供热。
(3)减少烟道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4)加强对汽车尾气的控制,如限制车速、改进发动机结构和添加防污装置。
【酸雨由来危害与防治讲解】相关文章:
与“酸雨由来危害与防治讲解”相关文章
网友关注
精品推荐
-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课堂教学实录-王婷
-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郑璐
- 沪教版八年级下次数学练习册21.4(2)无理方程P19
-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构成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堂教学实录-秦老师
-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张亚楠
-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徐林
- 【获奖】科粤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7.1 溶解与乳化
-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2《原子的结构-离子》课堂教学实录-李玉波
-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谢奋玺
-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王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