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化学网 > 化学教研 > 化学说课稿 > 《元素周期律》 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 说课稿
来源查字典化学网| 2015-03-19 发表| 化学教研分类:化学说课稿

化学教研

一、 教材分析

(一) 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第二课时。教材以1~18号元素为例,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几个方面,阐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导出元素周期律。

(二)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原子结构的教学之后,由于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的,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如此安排,既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元素周期律,又有利于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将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之后,在学生基本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之后,再去探索周期表的内在规律,形成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

本节教材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的教学,在学生学习了必修1的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以及上一节的碱金属、卤素知识和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等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能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又加深了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能力培养: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科学思想: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以及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科学品质: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结合周期律的推出,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

(四)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1)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由于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其他规律的基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是本节教材的重点。

二、 学情分析

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还学习了碱金属、卤素知识;初步接触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这些为学好本节创造了必要条件。但本节教材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及灵活运用,须加强演练。

三、教学方法

为增强启发性,教材不是直接给出周期律,而是通过课堂讨论和边讲边做实验,引导学生对大量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周期律。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实验对比式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1、研究核外电子排布变化的规律性

组织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内容完成书本P14-15页的表格,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复习,从而揭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 研究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性

组织学生对表中的1-18号元素的原子半径数据进行分析,请同学们以横坐标表示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以纵坐标表示原子半径来画下各原子在坐标轴中的位置,并从图形中得出相关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画曲线来形象地认识到原子半径所呈现的周期性变化,体验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对周期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从半径的变化理解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等辩证思想

3、研究元素主要化合价变化的规律性

组织学生同样对P14-15页表格中的化合价数据进行分析,同样可以用图形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相关规律。之后完成P15页的表格填写。

4、研究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性

(1)推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性。组织学生讨论并指出:当电子层数相同时,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到8(或2),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因而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实验验证

对11~18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进行实验验证及分析。

建议增加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通过钠、镁分别与水反应现象的对比;镁、铝分别与盐酸反应现象的对比。边讲边做实验,学生自己分析实验现象得出钠、镁、铝的金属性大小顺序,并填写P16页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旧知识,联想新知识,以层层推进的方式得出元素的金属性变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通过实验还能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观察实验的能力

在研究硅、磷、硫、氯等元素的性质时,教师可和学生一起阅读P16页的内容,从非金属与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和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归纳得出从硅到氯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课本材料来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对性质对比分析的能力

还应当指出,对其他元素进行研究,如从钾到溴,从铷到碘,也会出现类似的结论: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5、概括元素周期律

组织学生将本节内容归纳,总结得出元素周期律。

设计意图:将前面得出的规律在一个周期中进行归纳总结,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是对知识的一种提升,从大范围上来认识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6、布置作业:课本第19页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一、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二、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三、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四、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元素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

附:教学设计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道对本部分知识,做出贡献最大的科学家是:( ) 下面我们继续门捷列夫的探究历程,首先大家完成两个练习

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

完成P14-15的表格

目的是创设熟悉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回顾已有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归纳提供素材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提供判断依据。

学生相互点评、修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地参与意识;体现知识的严谨性

顺势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观察上面表格,思考并讨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呈现什么规律性变化?承前启后,以旧引新

问题驱动,探究学习

适时引导,个别点拨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老师要巡视、倾听,适时引导点拨,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帮助学生寻找共性,归纳规律。学生针对问题,依据表格数据,将这个大问题分解为3个小问题: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什么规律性变化?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什么规律性变化?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什么规律性变化?

通过表格及图形测绘来进行分析

完成表格填写通过画曲线来形象地认识到原子半径所呈现的周期性变化,体验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对周期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从半径的变化理解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等辩证思想

归纳总结,成果交流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发现,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在每一周期都会出现相同的变化规律。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之为周期性变化。 得出探究成果: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原子半径和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并于同学交流分享。 培养知识的归纳整合能力

享受探究的成果

学以致用,性质预测

既然,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那么,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是否也随着原子序数的变化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呈现什么样的规律性变化?试从结构的角度解释。

学生应用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论,进行思考、结论,甚至可以是争论

每一周期都是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不考虑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失电子的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所以,元素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而且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也应该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知识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资料阅读、实验验证、总结归纳

提醒:学生实验安全、操作规范和现象观察。针对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设计实验或阅读资料)----得出结论

针对钠、镁、铝,做钠、镁与水,镁、铝与盐酸的分组试管实验,观察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通过实验事实,得出结论,金属性:Na > Mg > Al

针对Si、P、S、Cl,采用资料阅读的方法归纳总结得出结论,非金属性Si

归纳总结出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落实探究学习的环节

2、培养学生的实验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资料阅读能力,并能够根据实验事实和提供资料,归纳总结出结论。

3、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通过类比旧知识,联想新知识,以层层推进的方式得出元素的金属性变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通过实验还能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观察实验的能力

深化概括,拓展提升

引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成果回顾。1、依据前面的探究成果,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的涵义。

2、依据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论,得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进行本节总结,回扣教学目标。 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将前面得出的规律在

一个周期中进行归纳

总结,不仅加深了学

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更是对知识的一种提

升,从大范围上来认

识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的变化规律,完善学

生的知识体系,提高

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反馈训练,应用落实

让学生完成学案的巩固练习做课堂针对性练习

1、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

A、C、N、O、F B、K、Mg、C、S

C、F、Cl、Br、I D、Li、Na、K、Rb

2、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B、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单质熔沸点呈周期性变化

D、原子核外电的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3、从Na到CI,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元素是 ,原子半径最小的非金属元素是 。

加深课堂知识的理解应用基础层次:对本节知识进行简单直接的考查落实

提高层次:利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提高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布置作业 作业照顾全面学生,突出优秀学生

【《元素周期律》 说课稿】相关文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化学必修2《化学键与化学反应》说课稿

高中化学《第2节 离子反应》优秀说课稿

高中化学《钠的化合物》说课稿

《醇酚——酚》说课稿

《二氧化硫》说课稿

《乙醛》说课

人教版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甲烷说课稿

最新化学化学教研文章
热门化学化学教研文章
精品推广
化学说课稿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