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维西George Charles de Hevesy (1885~1966)瑞典化学家。早期在布达佩斯接受教育。1908年在德国弗赖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20~1926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学研究所工作。1926年起,在德国弗赖堡大学任物理化学教授。1935年离德去丹麦。1943年任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
赫维西1911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工作时,E.卢瑟福建议他进行镭D的研究,当时同位素概念正在形成,他分离铅和镭D的企图几经失败之后,反过来利用同位素之间难以分开的特点创立了放射性示踪方法。1912年和F.A.帕内特合作,用铅210作为铅的示踪物,测定了铬酸铅的溶解度。1923年他和D.科斯特在哥本哈根发现了元素铪,对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性的阐明有重要意义。
此外,他和V.M.戈尔德施米特一起提出了镧系收缩原理。1934年他又用磷的放射性同位素研究了植物的代谢过程。还用示踪方法对人体生理过程进行研究,测定了骨骼中无机物组成的交换。
【化学家赫维西George Charles de Hevesy的生平】相关文章:
与“化学家赫维西George Charles de Hevesy的生平”相关文章
网友关注
精品推荐
-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韦莹
-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堂教学实录-陈杏花
-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王楠楠
-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李冬梅
-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课堂教学实录-王启胜
-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2《原子的结构-离子》课堂教学实录-李玉波
-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杨秋菊
-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5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
-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邱翠芳
-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王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