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化学网 > 教学经验 > 试卷分析 > 洛阳市2009―2010学年高中三年级一练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洛阳市2009―2010学年高中三年级一练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来源查字典化学网| 2012-12-27 发表| 教学经验分类:试卷分析

教学经验

洛阳市2009―2010学年高中三年级一练考试 化 学 试 卷 分 析 洛阳市教研室化学组 洛阳市2009―2010学年高中三年级一练阅卷工作于2009年12月

1

2、13日在第二实验中学北院进行。各位批卷老师热情认真,一丝不苟。在教研室领导的领导下,顺利完成了阅卷工作。

一、命题指导思想 高三年级化学一练考试题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有利于高三复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查;有利于对今后化学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紧扣教材考查主干性知识 主要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不超考纲,不超出教材,题型紧扣高考,适合高三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高三教学的特点,有利于下一阶段化学复习教学。

2、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重视化学实验的考查 化学实验题内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但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计算能力。

3、重视化学用语的考查 化学用语是解化学试题重要的答题用语,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既是高考的必考点,也是学生的薄弱点,在第二卷中化学用语的考查占了30分左右,占第二卷总分的50%。

4、题型设计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题目问题设计有层次、灵活多样,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部分题目体现了学生答题的开放性。

5、为提高试题的质量,真实考查学生及各学校的教学情况,化学试题中采用了化学中心组的多道原创题或改造题。

6、命题组研究了近三年的高考试题,认为近几年试题中对计算能力要求逐年提高,所以本次练习对计算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 本试题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20道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小题,共60分,总分为100分。选择题以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总体难度适中。第Ⅱ卷主要考查学生化学综合能力,难度中等。

全卷抽样平均分为60分,难度为0.60。全卷实际难度0.57

2、学生答卷分析 第一卷各小题答卷情况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C D C A D B B 得分率 93.19 71.56 80.93 79.20 78.32 90.21 67.15 61.28 51.26 59.98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A C C A C A B C 得分率 62.17 66.46 76.94 82.02 61.49 40.74 75.15 26.83 65.49 65.22 市平均分 27.10 第二卷各小题答卷情况 大题号 二大题 三大题 四大题 二卷 小题号 21 22 23 24 25 本题满分 12 12 12 14 10 60 得分 4.98 8.51 6.24 7.70 5.52 32.94 得分率 0.41 0.71 0.52 0.55 0.55 0.55 平均分 32.94

3、学生答卷错误分析 【第21题】(12分)实验室有黄铜(铜和锌两种金属的混合物)粉末,请你利用给出的实验仪器及实验数据,设计二种测定该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的方案。 Ⅰ.除托盘天平必用外,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B A C D E F G H 玻璃棒 稀硫酸 黄铜 氧化铜 无水 硫酸铜 水 Ⅱ.实验中可测得的数据: ①黄铜的质量a g。 ②充分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生成氢气的体积为b L。

③反应前仪器和药品的质量为c g。 ④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d g。 ⑤充分反应后仪器和药品的质量为e g。

请填写下列表格中有关内容: 实验装置 (填写装置序号) 测得的数据 (填写数据序号) 锌的质量分数 (用a、b、c、d、e表示) 方案一 方案二 【命题的目的】 主要考查化学定量实验的实验设计,难度适中偏易。 【存在的问题】 ①学生对定量实验试题设计没有基本方法,不知道定量实验核心是测数据(气体测体积,固体测质量)。 ②对实验基本操作所用到的仪器不熟悉,例如反应后固体质量的测定要过滤。

③对定量实验中数据的准确性没有意识,用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 ④化学计算能力较差。 【解题方法】 ①测定氢气体积法。

②测定铜的质量法。 ③差量法。 【参考答案】 21.(每空2分,共12分)任选两种方案。

实验装置 测得的数据 锌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 A、E、F ①② ×100% 方案二 A、G、H ①④ ×100% 方案三 A(D) ①③⑤ ×100% C(g)+2D(g)【第22题】(12分)在2L密闭容器内充入1molA和2.4molB,发生反应:A(g)+B(g) C(g) +2D(g),t min(t>2)后达到化学平衡,反应过 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 “放热”)。

(2)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体系的 温度是否改变? ,原因是 。

(3)如果反应速率v(A)=0.05 mol/(L·min),2 min时,生成D的物质的量为 mol。

(4)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后,A的转化率为60%,此时B的转化率为 ;

(5)若在相同温度下,在一个体积可变的容器中充入1molA和2.4molB,达到平衡后,则A的转化率 60%(填“<”、“>”或“=”)。其理由是 。 【命题的目的】 主要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外界条件对速率和平衡的影响有关知识。

【存在的问题】 ①学生答题不规范,如加入催化剂,学生答成加快反应速率,不知道用平衡移动观点进行解释。 ②学生基本计算能力较差。 ③对恒容容器和恒压容器转化不成压强不同,不会用压强对平衡移动分析问题。

【解题方法】 ①熟练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图象。 ②掌握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 ③有关速率和平衡的基本计算。

④对恒容容器和恒压容器转化不成压强不同,用压强对平衡移动分析问题。 【参考答案】 22.(12分)

(1)放热(1分)

(2)不改变(1分) 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的移动(2分)

(3)0.4(2分)

(4)25%(2分)

(5)>(2分) 在恒温等体积的容器中,从起始到平衡状态,反应体系中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加,压强增大,而在恒温恒压容器中,压强始终保持不变,当压强增大时,平衡向左移,故A的转化率大于60%。(2分) 【第23题】(12分)有A、B、C、D四种单质,在一定条件下,A、B、C分别跟D发生化合反应相应生成甲、乙、丙(甲、乙、丙每个分子中都含有10个电子),B与丙在该条件下反应只能生成丁和乙,而B跟C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丁,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 丁 丙 B 甲 乙 C 丁 乙 A ③ ① ②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甲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的目的】 主要考查10电子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本题是近年高考中常见的题目。 【存在的问题】 ①学生看到10电子,不能回忆起常见的10电子氢化物。 ②学生把题中所画关系的箭头方向看错,造成推出物质为甲烷。

③对氟和水的反应、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不熟悉。 【解题方法】 ①掌握10电子氢化物及其转化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 ②会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23.(每空2分,共12分)

(1)HF,H2O,NH3;

(2)2F2+2H2O=4HF+O2↑;4NH3+5O2 4NO+6H2O;6NO+4NH3=5N2+6H2O Q R T , W 【第24题】(14分)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W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4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四周期与W同主族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

(2)元素Q和R的氢化物沸点关系为 (用氢化物化学式表示),其理由是 。

(3)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的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 。在一定条件下,2L的甲气体与0.5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 。

(6)在298K下,Q、T的单质各1mol完全燃烧,分别放出热量akJ和bkJ。又知一定条件下,T的单质能将Q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置换出来,若此置换反应生成3molQ的单质,则该反应在298K下的 = (注:题中所有单质均为最稳定单质) 。 【命题的目的】 主要考查运用物质结构知识进行元素、化合物的推断。

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 【存在的问题】 ①入手容易,但对长周期主族元素不会写元素符号造成失分。 ②氢化物的熔沸点和稳定性影响因素不清,氢键是存在于某些分子间的,学生语言不准确答成分子内或分子中。

③对元素、化合物知识不熟悉,推不出各种物质。 ④不会运用氧化还原电子得失守恒知识推断化合价,确定化学式。 ⑤放热反应中反应热是负值,有些同学不注意造成失分。

【解题方法】 ①熟练核外电子排布有关知识。 ②苦练基本功,强化基础,如方程式书写、基本计算方法等。 【参考答案】 24.(每空2分,共14分)

(1)Se

(2)CH4<NH3 NH3分子间存在氢键 MnO2

(3)S + 2H2SO4(浓) 3SO2↑+ 2H2O

(4)2H2O2=2H2O + O2↑(或其他合理答案)

(5)NaNO2

(6)(3a – 4b)kJ/mol 【第25题】(10分)粉末状试样A是由等物质的量的Mg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① 取适量A进行铝热反应,产物中有单质B生成; ② 另取20 g A全部溶于0.15 L 6.0 mol / L盐酸中,得溶液C; ③ 将①中得到的单质B和溶液C反应,放出1.12 L(标准状况)气体,同时生成溶液D,还残留有固体物质B; ④ 用KSCN溶液检验时,溶液D不变色。 请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①中发生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③中所发生的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若溶液D的体积仍视为0.15 L,则该溶液中c(Mg2+)为 mol/L,c(Fe2+)为 mol/L。 【命题的目的】 本题是2005年高考题的原题,主要考查学生计算能力,综合性较强。 【存在的问题】 ①审题能力差,较长的题干读不出主要信息,各步间的关系判断不清,不会书写相关方程式,造成

(1)、

(2)小题失分。 ②计算能力差,第

(3)小题涉及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是基础题目,但得分率不高。 【参考答案】 25.(每空2分,共10分)

(1)Fe2O3+2Al 2Fe+Al2O3

(2)Fe+2H+=Fe2++H2↑;Fe+2Fe3+=3Fe2+

(3)0.67 2.3

三、教学建议 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在整个高三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除知识教学外,还应对学生加强养成教育、规范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让学生在高三第一轮复习阶段打好基础。根据本次期中考试中学生暴露出的各种问题,特对今后的教师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上。从答卷中反映出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如离子符号、电荷符号、化学专用用词等写错,化学方程式书写中的注意事项没能完整贯彻,课本知识不熟悉。

2、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回答的化学问题,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思维习惯,师生双方应共同分析试卷,查找原因,提出改进办法,才有可能在今后的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3.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要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要创造条件做,要讲清原理,要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并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在实验改进上有所锻炼,这样对于学好化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这几年的高考试题(尤其是2009年高考试题)表明对化学计算的要求一直没有降低,学生现在计算能力的下降和老师的要求不高有直接的关系,这次考试中学生计算题得分不高暴露了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

5、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24(元素和化合物推断题)和25题(计算题)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得分率不高,存在的问题很多,应认真分析研究。

6、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练习的量和难易程度,要坚信能力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刻苦训练下才能得来,要特别注意练习的质量和效率,要坚持不懈的抓好落实。

7、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洛阳市教研室化学组 2009.12.16

【洛阳市2009―2010学年高中三年级一练考试化学试卷分析】相关文章:

中考化学一模考试复习指导:分子

2016中考化学试题练习:盐化肥

2012年洛阳市高三三练化学试卷分析

2014年高考新课标I化学试题解析:注重基础

2013年高三化学月考试卷

2013年中考化学的复习策略

洛阳市2013届高三一练化学试卷分析

石景山区15届高三化学下册3月月考测试题

2010-2011化学一练试卷分析

2013年福建高考化学学科试卷说明

最新化学教学经验文章
热门化学教学经验文章
精品推广
试卷分析推荐

学科中心